微
信
關
注
來源:央視網
央視網消息:秋末冬初,氣溫下降,晝夜溫差變化大,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最易出現異常。過低的溫度會使患者血管急劇收縮引發血壓急劇升高,容易發生中風、心絞痛、心肌梗死 。高血壓患者應特別注意日常的自我檢測與防護。
如何知曉血壓狀況?
高血壓往往無自覺癥狀,不少患者是體檢或偶然的機會測血壓才發現血壓升高。有些患者甚至是在發生心臟病、卒中、腎功能不全時才知曉自己血壓高。因此,高血壓又被稱為“無聲殺手”。
18-45歲人群
年齡大于18歲的正常血壓人群,至少每2年測一次血壓,大于35歲的人,建議每年測量一次血壓;對易患高血壓的人群(血壓130-139/85-89mmHg、肥胖、長期過量飲酒、吸煙、打鼾、有高血壓家族史),建議每6個月測量一次血壓;
老年人
建議老年人在家中自測血壓,了解自己的血壓水平。如有頭暈、頭痛、眼花、耳鳴、胸悶、肥胖、打鼾、乏力、記憶力減退、肢體無力或麻痹、夜尿增多、尿中泡沫增多等癥狀,提示可能存在血壓升高,應盡快就診。
Tips:測量血壓需注意在安靜狀態下進行,活動后至少休息30分鐘再測量。
如何判斷血壓高低?
正常血壓
如首次測量血壓數值為小于120/80mmHg者,認為是正常血壓;血壓數值120-139/80-89mmHg,認為是正常高值血壓,建議幾月后復查;
高血壓
如首次測量血壓≥140/90mmHg,但小于180/110mmHg,認為可能是高血壓,建議每隔1-2周測一次血壓,如非同日三次血壓≥140/90mmHg,可診斷為高血壓,如之后測得的血壓未達140/90mmHg,可繼續監測血壓,必要時作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。
Tips:如首次測量血壓≥180/110mmHg,建議立即降壓治療,到醫療機構進一步檢查評估;密切監測血壓,直到血壓降至安全范圍。
不同水平的血壓應注意什么?
正常血壓者
保持健康生活方式,戒煙限酒,清淡飲食,適當運動。
正常高值血壓者
改變不良生活方式,每日食鹽<6克;酗酒者限制飲酒;肥胖者減輕體重,建議半年減重3至5公斤;缺乏運動者,堅持每周鍛煉3-5次。
高血壓患者
改變不良生活方式;堅持服用降壓藥,長期平穩控制血壓,要求血壓達標。
Tips:高血壓最危險的時間是清晨,又叫“清晨高血壓”。血壓水平有較為明顯的晝夜節律,這種晝夜節律可簡單概括為“兩峰一谷”。清晨清醒和起床后,8:00~10:00,血壓明顯上升,呈一高峰,然后下降。下午17:00~18:00,血壓從低谷再次升至一個高峰,夜間2:00~3:00,血壓最低,又是一個低谷,如此循環。
高血壓病患者生活中需注意哪些事項?
忌情緒激動
現代醫學研究證明,一切憂慮、悲傷、煩惱、焦急等不良刺激及精神緊張和疲勞,可使交感神經興奮,血管中兒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質增加,而引起全身血管收縮,心跳加快,血壓升高,甚至引起腦出血。故高血壓患者應注意控制情緒,做到性情開朗,情緒穩定,避免大喜與盛怒。
忌過度疲勞
過度疲勞可使高血壓、冠心病等疾病加重,故應科學地安排生活,做到有勞有逸,勞逸結合,防止因文娛活動、家務勞動或外出旅游等過度勞累而加重病情。
忌飲食過飽
飲食過飽容易引起消化不良,發生急性胰腺炎和胃腸炎等疾病,同時吃得過飽會使膈肌位置上移,影響心肺的正常活動。加之,消化食物需要大量的血液集中到消化道,心腦供血相對減少而誘發中風。
Tips:凡是有高血壓病患者的家庭,都應準備一臺血壓計,親屬要學會測量血壓的方法,并掌握一些簡單的急救知識,一旦發病,便可及時進行家庭急救。
天氣轉涼,關注好您的血壓,別再讓高血壓在秋冬季節伸出獠牙。